在深圳,有這樣一顆被譽為“綠寶石”的地方,它位于深圳大鵬半島的中部,一個名叫“下沙”的片區。它在大鵬街道境內,
東鄰大鵬中心區、南接南澳街道、西臨大鵬灣并與香港平洲島隔海相望、北接葵涌街道,屬于規劃中的“深圳市總體規劃東部生態
組團”。
這樣一塊如詩如畫的風水寶地,以海灘、山巒、河流等豐富的地貌,呈現在深圳東部海岸線上,政府是如何合理開發利用、為
深圳百姓造福的呢?近日,記者為此多次前往采訪。
多年來,深圳市、區兩級政府高度重視大鵬半島開發工作,特別是隨著特區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大鵬半島的開發條件日趨成熟
。市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明確了“以保護為主、在保護中高水平開發”的發展思路,提出建設“國際一流水準的生
態型濱海旅游度假勝地”的發展目標。作為深圳實現“國際濱海名城”的重要舉措,龍崗區大鵬街道下沙濱海旅游度假區被確定為
大鵬半島和深圳東部旅游開發的第一個重大示范性項目。
美麗的大鵬下沙已經擁有了一個嶄新的定位:深圳市面向國際進行生態旅游開發的門戶。帶著熱切的希望,這塊美麗的海濱小
區必將出現煥然一新的變化!
大鵬半島坐擁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是深圳唯一保留原生態的“綠寶石”。近年來,隨著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
、交通優勢的不斷完善,市委市政府明確指出東部開發的時機已經成熟。
政策優勢:2009年國家旅游局與市政府簽署《旅游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明確國家旅游局將支持、指導深圳建設國際濱海
旅游城市,并支持深圳在旅游政策方面先行先試,其中特別提到將重點支持深圳建設大鵬半島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勝地。
因此,下沙濱海旅游度假區作為大鵬半島可持續發展的示范項目,獲得市、區政府從政策和配套建設等方面給予的強有力支持
。市政府先后出臺了《大鵬半島保護與發展管理規定》、《深圳大鵬半島旅游開發戰略規劃》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深圳市文體旅
游局在發布的2010年全市旅游工作計劃中,提出了以大鵬半島保護與開發為契機,依托其高品位的山海資源和良好的區位優勢
,整合東部旅游資源,大力推進有關項目實施,把大鵬半島打造成為吸引國際度假游客、以高中端項目為主的生態型、濱海型的國
際休閑度假旅游產業帶。
資源優勢:大鵬半島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并被評為中國八大最美海岸之一。大鵬半島的生態資源現在得到了有效保護,成為
深圳市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自然生態區域,被譽為生態“凈土”,是深圳最后的“桃花源”。下沙片區山海相依,擁有獨特
的自然蝕地貌及濕地景觀。這里可建設用地資源充足,外圍電廠可提供大量熱能,不至于破壞生態環境。
市場優勢:沿深圳東部海岸,大、小梅沙接待容量已經飽和,新推出的喜來登酒店四季客滿,東部華僑城等綜合旅游項目一片
欣欣向榮。據麥肯錫研究報告,到2015年,大鵬半島休閑旅游市場可達430萬人次/年,商務會議市場可達20萬人次/年
。加之深圳東部濱海旅游品牌在珠三角地區及深港兩地初具影響,作為已列入東部濱海旅游開發首批計劃的下沙片區,天然地具有
巨大的發展市場的潛力。
交通優勢:緊鄰鹽壩高速及坪西快速路,距市區約45公里,半小時左右車程。同時以下沙為中心,2小時交通圈內覆蓋了港
、澳及輻射到整個珠三角。
根據相關規劃,大鵬半島地區將形成“一橫兩縱”的高快速路骨架:
“一橫”是鹽壩高速(東部沿海高速)。鹽壩高速2008年底全線建成通車,實現鹽田直通葵涌壩光,2010年3月惠州
東部沿海高速建成并與鹽壩高速對接,至此,大鵬半島西往鹽田、東往惠州的交通動脈全線貫通。通過鹽排高速連接機荷高速,與
南北高速連接,貫通了整個珠三角的高速路網。
“兩縱”由坪西快速路和大外環高速公路構成。其中,坪西快速路主要由現狀坪西公路升級改造而成,分為北、中、南三段,
中段(葵涌段環城西路)有望近期新開工建設,北段(坪山-葵涌段)和南段也已開展相關方案設計工作。
據悉,市規劃部門就下沙片區概念方案進行了國際咨詢,來自英國RTKL公司、美國SOM事務所、香港EDAW公司等機
構和專家,優選方案提出了人工和自然相互滲透的指狀規劃結構。深規院在優選方案的基礎上完成了下沙濱海旅游度假區規劃和城
市設計深化方案,并由香港EDAW公司進行核心區的整體景觀規劃設計;法國歐博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完成下沙啟動區景觀設計和
建筑設計導引。目前,該片區的城市設計及詳細規劃在逐步深化中不斷完善和成熟。
通過一系列科學論證,下沙濱海旅游度假區將隨著深港一體化的推進,帶動整個地區有序、漸進的開發,吸引國內外眾多游客
前來,促進下沙片區及大鵬半島的經濟發展,提高下沙及大鵬半島人民的生活質量,加快深圳關外城市化建設的步伐和旅游業的發
展,這必將更有利于深圳經濟的發展和深圳濱海旅游城市的建設。
下沙濱海旅游度假區前景一片光明。
鏈接
片區開發保障村民利益最大化
這一重大旅游項目的開發,特別是涉及片區的大規模開發,工作十分復雜。
為了保障村民的利益,2008年市政府明確下沙項目開發后有4萬平方米海邊安置物業用于返還給下沙村民。除此之外,2
011年9月30日前,下沙搬遷所有補償協議的簽訂任務完成,市政府將再給予下沙1萬平方米的商業物業獎勵。
根據市、區政府的要求,下沙片區物業將實行“統一經營、統一管理”,所有擁有下沙海邊物業的業主組成一個股份公司(屬
完全獨立公司,與現有社區股份公司無隸屬關系),由股份公司研究物業的經營、管理及分配模式并報上級部門審批后實行;按照
搬遷補償安置政策,一方面村民房屋主體可以通過房換房即將舊房換新房,也可以通過以房換錢獲得現金補償;另一方面還可以獲
得二次裝修、搬遷補助費、獎勵金等現金補償;此外原村民房屋主體小于480平方米、與480平方米相差的那部分指標還可由
政府回購而獲得現金補償,也可以用成本價購買那部分指標的安置房。
目前,該社區的4個居民小組實行整體搬遷,涉及原村民約600人,華僑及外籍、港澳同胞約1500人。截至8月8日已
經簽約380戶,884棟,共計7.93萬平方米,總體簽約率近9成。下沙搬遷工作得到了大多數搬遷戶的理解和支持,可謂
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