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8月08日訊 一周前,在寧波鄞州區李家坑漂流景區,有個小伙子不幸溺水身亡。我們007記者也是去景區調查,卻發現這里的工作人員先是一問三不知,之后便集體失蹤。同時,記者也隨機體驗了我省另外一家漂流景區,發現漂流旅游行業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那么我省的這些漂流行業,他們的生存現狀到底怎樣呢?
2011年7月25日,有個小伙子在寧波鄞州區李家坑漂流景區溺水身亡,當地的村文書為記者回憶了當時的情況。
寧波市鄞州區李家坑村文書魯瑞慶:“他不穿救生衣啊,他不會游泳。 (不是有看護的嘛)看護的人有啊。(那怎么會出事)我們這里他們(游客)下水的人很多,他不知道怎么搞的,他就沉下去沒有看到。”
魯文書提到,當時下水的游客很多,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如今的漂流景區里是十分常見的。記者也曾在杭州余杭區的仙山谷漂流景區拍到,有幾個小伙子脫了救生衣在游泳,旁邊的工作人員根本就沒有上前制止。
余杭區仙山谷漂流工作人員:“(小伙子都游了不管啊)小伙子自己拉下來的,他自己爬下來的,又不是收費的。 (不危險啊這樣子)他自己過去的。”
記者在網上查詢了一下,據不完全統計我省正在營業的漂流項目有200多個,有的是當地旅游局開發的,有的是專門的旅游公司開發的,絕大多數都坐落在比較偏僻的村鎮。這幾天,記者調查了杭州市余杭區的仙山谷漂流、余姚市的四窗巖漂流,以及已經停業的寧波市鄞州區的李家坑漂流,發現他們在管理上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粗放”。
“粗放”的漂流場地
這三家漂流旅游項目的開發,基本上是當地村委會或者鎮政府牽頭,將旅游項目承包給個人公司來做的。而在開發上,他們往往采取“就地取材”的模式,漂流場地其實就是村子前面的一條河,后來開發公司在高處攔一下,在低處攔一下,中間再人工做一些落差,堆一些石頭,一個初級的漂流場地在形成了。最后再用一些設備讓河水增加一些水流,一個漂流景區就算開張了。在雙休日時候,一邊是河里的人們在玩水,一邊是公路上的汽車在飛奔,這樣的場景,很難讓人聯想到這里是一個旅游景區。
旅游公司“粗放”的管理模式
記者調查了解到,大部分漂流景區所聘請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以當地的村民為主。特別是承擔護漂任務的工作人員,他們有沒有救護資質呢?當出現緊急事件時,他們的反應能否有專業水準呢?至少從記者的體驗過程來看,他們的工作表現還是不能讓人放心的。
而實際上,由于漂流管理上的不善所導致的事故,在全國都是很多的。2004年,新疆昭蘇縣某漂流景區發生事故,當場有7人死亡,4人失蹤。2009年,貴州省興義市馬嶺河峽谷發生一起2人死亡、1人失蹤的漂流安全事故。除此之外,每年夏天,各省關于漂流的投訴也是接二連三。在事故處理中,不少受傷者往往不知道去哪邊要賠償,職能部門不予理睬等尷尬境地。
鎮里招標旅游公司開發 一出事情全都啞火
漂流本身是一個具有刺激性的冒險旅游項目,但是在我省的這些漂流景區,這種粗放式的“農家樂”式的管理,實在讓人不敢恭維。而既然這些景區都是由村鎮政府承包出去的,按照常理,出了事必然是他們來負責的。因此,為了搞清楚這個小伙子出事的真正原因,記者決定先向村鎮政府進行問詢。
19歲的小伙子在漂流時不幸失去了生命,他出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記者決定先到李家坑村了解情況,但是下午3點多,村委會的樓里空蕩蕩的,只有文書魯瑞慶接待了記者。
寧波市鄞州區李家坑村文書魯瑞慶:“這個漂流是我們鎮里辦的,鎮里出錢雇人,我們村里不相干的。”
魯支書說,漂流這事情他們不管,讓記者去鎮上找領導。于是,記者驅車近一個小時,來到了李家坑村所屬的章水鎮政府。在這里,記者看到,有幾個工作人員正在辦公室里對著電腦打紙牌。詢問了好幾個人之后,最終,章水鎮的副鎮長接待了記者。
寧波市鄞州區章水鎮副鎮長李志君:“(家屬那邊現在賠償怎么樣,有沒有弄好)這個已經處理了,已經規劃處理好了。(那這個原因有沒有調查出來呢)原因啊,這個沒原因,意外事故嘛。(是溺水啊,還是其他的碰撞)這個我不清楚了,這個怎么查清楚呢,應該就是溺水吧。”
對于記者的到來,這個副鎮長顯得心不在焉。他承認,李家坑漂流景區是他們承包給當地一家公司來經營的,具體細節最好還是去問一下這個公司。
寧波鄞州區章水鎮副鎮長李志君:“要到旅游公司去的,我們下面有個旅游公司老總。 (電話給我們一個,我們跟他聯系)現在可能找不到他。(電話給我,我們跟他聯系嘛)這個不需要嘛。 (這個不需要,那個不需要,我們記者就是要來采訪這東西)”
在記者的強烈要求下,這個李鎮長才極不情愿地告訴了記者開發李家坑景區的公司老總的電話。可是當記者撥通這個電話時,對方的回答卻是像給記者潑了盆冷水。
李家坑漂流景區開發公司蔡總:“李家坑漂流的事情,是我們鎮政府統一協調處理了,我呢,是里面的旅游開發跟規劃,這個我比較清楚的。(我知道這個事情)其他具體的我沒怎么參與,今天晚上沒時間了,今天晚上我有很多客人在談事情。”
這事故原因,從李家坑村到它的上級部門章水鎮政府再到其開發公司,結果開發公司又把皮球踢回了鎮政府。當初開發時,恐怕鎮政府和旅游公司都不余遺力地進行開發,招攬生意。為什么現在一出事,就全都集體啞火了呢?那么,既然這些負責開發的部門不肯給出一個說法,還應該有上級政府部門對他們進行監管吧。事情出了這么久,他們能否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呢?
記者親身體驗職能部門“漂流記”
19歲小伙在李家坑漂流溺亡事件,在網上也是得到熱議,網友們在紛紛譴責景區管理不到位的同時,也開始把焦點轉向監管部門。那么,漂流到底是誰來監管的呢?有一位熱心網友先做起了問責。
在寧波某論壇上,網友們熱議19歲小伙在李家坑漂流景區溺亡的事情,這時一個名叫“海豚藍”的網友,首先采取電話采訪的形式,對職能部門進行問責。
寧波市網友“海豚藍”:“漂流問題到底誰來管,這個問題他們從有旅游局一直踢皮球踢下去, 16個電話都沒有人做出回答。”
那么,“海豚藍”的遭遇是否屬實呢?記者決定親自走訪這些部門,第一站便是鄞州區旅游局。在這里,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先是接待了記者,態度很是冷淡。
寧波市鄞州區辦公室工作人員:“現在領導還沒打算要召開新聞發布會,事情都已經處理好了。(結果有沒有出來)不方便。(為什么不方便,能給我一個理由嗎)”
對于記者的提問,該工作人員并沒有理會我們,反是跟另外一個同事談起話來。等談完之后,她才搭理記者。
寧波市鄞州區旅游局辦公室工作人員:“這個事情呢,就是說,不是我們旅游局一個部門,這個是由安監局牽頭,一直在處理。具體的事情已經處理好了。”
而當記者繼續問到那旅游局在這里的具體工作是什么的時候,這個工作人走了出去。5分鐘之后,她才重新回到辦公室。
寧波市鄞州區旅游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因為漂流從旅游角度上來講,是一個新業態,它其實沒有一個職能的。(那畢竟是一個收費項目,按理說出了事……)那我建議你去跟省旅游局去比較,因為這個東西都是新的東西啊,知道你們可能在尋找。 (李家坑漂流開了三年多了啊,開就開了三年多了)好吧,我就到此為止吧。(我們這邊有沒有漂流的監管有沒有政策或者意見啊)”
對方一直不說話。
之后,這個工作人員再也沒有回答記者任何提問。最后,記者只能離開,前往投訴科來繼續詢問。結果,這個工作人員也是跟了出來
寧波市鄞州區旅游局辦公室工作人員:“你太過分了,太過分了,沒有你們這樣子的,沒有允許你們怎么能這樣做呢!”一邊說,她一邊搶機器。
最后,記者在鄞州區旅游局的投訴科里了解到,漂流這個事情,是由好幾個部門進行監管的。
寧波市鄞州區旅游局投訴科工作人員:“我們涉及到好幾個部門,一個是旅游局,一個是安監局,一個是海事局,好幾個部門。”
就這樣,記者在旅游局方面沒有得到任何關于漂流的有效信息,帶著無盡的疑問,“漂流”到了寧波海事局鄞奉海事處。記者進入一個辦公室,一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天來的時機不對。
寧波海事局鄞奉海事處工作人員:“他們旅游去了,去新疆。(哦,這樣子,有沒有其他人呢)”
這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分管漂流的領導不在,最后接待記者的是這里的副處長。
寧波海事局鄞奉海事處副處長張宇杰:“我們的理念就是服務,地方政府在管理方面有困難,我們要幫助,從這個角度主管部門啊,一定要是旅游局……”
緊接著,張副處長給記者拿來了一個文件,指明了海事處在漂流方面所承擔的責任。“比方說漂流的筏,這個筏是不是符合標準,法律規定就是船檢嗎,有沒有檢驗的證書,漂流的從業人員,我們叫做護漂員。安全技能的培訓。我們也是在配合旅游部門在做這些事情。”
安監局:出了事都來我管壓力很大
記者來到旅游局,遇到的卻是冷漠的態度和搶機器的事情,記者來到海事局,工作人員說他們只是一種輔助的態度。我們的007記者,慢慢覺得,自己現在就是在“漂流”,漂到哪個部門,哪個部門都會找個理由把你推走。那么,這趟“漂流之行”的終點站,將會在哪里結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