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即學宮)在榕城韓祠路口東側,為揭陽古代最高學府。初建于宋紹興十年(1140)。采用中軸線布局,高臺基殿堂式結構。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欞星門、泮橋、泮池、大成門、東西廡、大成殿、崇圣祠等,紅瓦綠檐,造型富麗堂皇,莊嚴肅穆,是廣東省同類建筑物之最大者,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藝術水平。大成殿懸掛歷代御頒匾額如:“萬世師表”、“生民未有”、“圣集大成”、“與天地共參”等。正殿塑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像,左設復圣顏子、宗圣曾子,右設述圣子思子、亞圣孟子,圣殿前左右列十二尊先哲。孔廟又是革命活動舊址,1925年周恩來在第二、二次東征時,曾在此中辦公。現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揭陽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地跨東經115°36ˊ至116°37ˊ39",北緯22°53ˊ至23°46ˊ27"。北靠興梅,南瀕南海,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陸地面積5240.5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82公里,沿海島嶼30多個;內陸江河主要有榕江、龍江和練江三大水系。
揭陽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素稱“魚米之鄉”。至1999年底,全市耕地面積(包括水田旱地)9.7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8.8%。

揭陽屆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終年無雪少霜。年平均氣溫 21. 4 C,平均降水量 1723毫米。夏秋間常受強熱帶風暴襲擊,有時因季風活動反常或寒潮侵襲,會出現冬春干旱或早春低溫陰雨天氣。
揭陽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全市河流總長1097.5公里,年均徑流量62億立方米。水力理論蘊藏量44.87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裝機16.22萬千瓦,約占理論蘊藏量的36.2%。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錫、鎢、銅、鐵、金和甲長石、花崗石、稀土、瓷土等。全市現有森林蓄積量325.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6.9%。植物種類1130多種,其中稀有植物20多種,如烏相、檜樹等。珍稀動物15種,如巨晰(五爪金龍)、大鯢(娃娃魚)、穿山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