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景區中心。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登峰巔,望云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為武夷第一勝景。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為上天游;下有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觀賞臺。從這里賃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下天游的南端有近年改建的天游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游人提供方便。殿宇式的樓閣,名“遨游霄漢”,成為游客飲茶、賞景的場所。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艷可愛。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余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古人云:“飛泉響落睛疑雨,古木濃蔭夏亦寒”。在妙高臺背后,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游巖的絕頂。岡上有仙游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
云窩
茶洞
又名玉華洞、升仙洞、幽微碧玉洞天。據傳原產茶葉極佳,故名。接筍、隱屏、玉華、仙游、清隱、仙掌諸峰環護如屏,人在洞中如隱井底。唐時曾建石堂寺于此。宋代劉衡、明末黃道周、清朝董天工等曾隱居于茶洞,有留云書屋、望仙樓等遺址。南北有二蹬道,可分別登臨接筍、天游二峰。
隱屏峰
由茶洞從峰南壁攀登即可登臨,因峰巒方正如屏,故名。峰西有一尖銳直上且半腰有橫裂三痕的奇石即為接筍峰。隱屏蹬道極為險峻,號為“雞胸”、“龍脊”,原為明代道士汪三寶、劉端陽所開鑿。峰頂有玄元道院、清微道院遺址,還有仙凡界、仙奕亭、南溟靖諸勝,古代號為“隱屏真境”。峰南的平林渡畔有朱熹構筑的“武夷精舍”遺跡。往峰頂向東盤繞,向北可至天游,由東南而下則可至仙釣臺下。
響聲巖
響聲巖,(noise rock)與云窩隔溪相對,因游人在巖前呼叫歡笑均能聽見回聲,故又稱之為“空谷傳聲”。巖上題刻縱橫,琳瑯滿目,僅朱熹題寫的就有“逝者如斯”等就有三幅。巖下有一石倚于溪畔,名墨魚石;巖右有一石名老鴉石,橫插溪中形成一個險灘,名為“老鴉灘”。 位于溪南,臨水而立。這里是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精華所在,鐫刻著南宋至清代的23段摩崖石刻,其中尤以宋代理學家朱熹題刻的"逝者如斯"最引人注目。它告誡人們時光的流逝瞬間無情,要十分珍惜時光的寶貴,閃射出古樸的哲理美。石刻群中還有朱熹的《九曲棹歌·六曲》、朱熹偕友遨游至此的兩方題刻。朱熹的題刻如此密集地薈萃于一石之上,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巖石上還有宋儒蔡抗、鄒應龍和明儒湛若水的記游題刻,記載了宋明理學在武夷山傳播的盛況。元代名士徐夢奇、毋逢辰和明朝歸隱官員陳省到此觀賞朱熹墨寶的題刻,也赫然列于巖刻之中。天上山"、"一塵不到處"等紀勝石刻一道,促人舍舟登岸,一睹為快。響聲巖的佳妙之處還在于可以傾聽回聲。除了身臨其境體現聽覺美之外,此處還驗證了老子說的"空是無,無是空","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的道家之說。這是道家追求的空靈美。是超脫塵世、淡泊功利的一種境界。該巖與東側的梧崗東西相對,形成一個喇叭形的穹谷。穹谷所對的北岸,群峰環峙壁立,游人的歡笑聲在穹谷和北岸峰壁之間往返回蕩,經久不息。響聲巖之名也由此而來。游人至此,都會大喊幾聲,體驗一下聲音回蕩的感覺。明陳省在巖壁上留下"空谷傳聲"石刻。
小桃園
又名桃源洞,由云窩北行約1公里溯松鼠澗而上即可至桃源洞口。穿巖隙跨進石門,眼前豁然開朗,田疇平曠,院舍井然,儼然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蒼屏峰、三層峰、天壺峰、北廊巖等環拱四周,開元堂座落于其中,是武夷山重要的道教活動中心。此外,還有桃源及壽桃石、金磚石、離泉、吳公洞等。北行可攀登三仰峰。
一線天
又名靈巖,海拔225.4米,是一座巍然挺立的巨巖。巖端傾斜而出,覆蓋著三個巖洞:靈洞、風洞、伏羲洞。從巖項裂開一線,就像利斧所劈,高50余米,長178米,寬約1米,最窄處僅0.3-0.4米,從中漏進一線天光,宛如跨空長虹,被嘆為"鬼斧神工一線天"。游人可從中穿越,其妙無窮。盛夏酷暑時節進入一線天,冷風習習,讓人肌骨透涼,暑氣頓消。一線天南面有一巨巖,其壁立如屏,上有大面積的巖洞,相傳這是神仙樓閣。故名樓閣巖。由此往前,有一奇妙的巖洞叫螺螄洞,人可從中爬過,仿佛進入螺螄肚中穿行,妙趣橫生。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上天游;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建于明嘉靖年間,原名仙掌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臨亭四顧,周圍景物盡入眼簾,是一座絕好的觀賞臺。從這里憑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 竹筏輕蕩,武夷山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
下天游的南端有明嘉靖五年重建的天游觀。有殿宇式的樓閣,名“遨游霄漢”,成為游客飲茶、賞景的場所。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艷可愛。
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余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古人云:“飛泉響落睛疑雨,古木濃蔭夏亦寒”。在妙高臺背后,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游巖的絕頂。岡上有仙游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
旅游小貼士:1、雨過天晴、晨曦初現是“佛光”最容易顯現的時候。
2、峰頂上有一澗,澗中有水如白練直瀉而下,稱作“雪花泉”,為山中一景。
地理位置
天游峰位于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區中心。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時,登峰巔,望云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近方,是為上天游;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臺。
從這里憑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
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峰”之稱。
下天游的南端建有天游觀、仙凡客館、妙高山莊等旅館、小賣部、茶室,可為游人提供食宿方便。
天游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蜿蜒南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落差100多米,飄逸瀟灑,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30余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天游峰特色菜
特色菜:石林(石蛙),九曲溪魚,炒蘑菇, 蘑菇做湯,炒鮮筍, "野"豬肉...
天游峰住宿指南
到武夷山旅游不用擔心找不到滿意的住處。這里的武夷山國家旅游度假區建有各類賓館、酒店。多數賓館都是設施齊全、環境優雅;如果想體驗當地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可以選擇服務態度良好的各類中小型招待所或旅店。內有天游觀、仙凡客館、妙高山莊等。
天游峰交通指南
福建省的南平、邵武和江西省的上饒是進出武夷山的口子,每天都有客車往返,其中從上饒到武夷山的班車票價為30
元左右,4小時可到達;從邵武到武夷山車程3小時,票價20元左右。天游景區位于九曲溪的五曲、六曲,是武夷山風
光中第一勝景。從度假區到天游景區約3公里路程,一般游覽是從天游峰的前山上后山下,時間為半天。
天游峰交通指南
天游峰購物指南
當地土特產:
茶葉(二代紅袍,100-150/斤, 水仙,50-70/斤, 單叢等), 菌菇(香菇,花菇,20-50/斤), 黑木耳(最好的50/斤), 筍干(沒買,不知道)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武夷巖茶,素有“八閩山珍”之稱的武夷筍干、紅菇、香菇、白蓮,以及木制品、竹制品、蛇類制品、陶瓷、茶具等旅游工藝品。還有一些旅游景點出售的旅游商品,不過一定要砍價,如果不買千萬不要亂摸亂碰,不要評價好壞。
天游峰節慶活動
8月11日上午 “夫妻攜手、比翼雙飛”登山比賽 云窩草坪出發由后山上天游峰頂
8月11日上午和12日上午 “天上人間、海誓山盟”月老牽線測定愛情指數 天游峰頂
天游峰最佳旅游時間
天游峰上四季溫和濕潤,年均溫度17.6℃。武夷山風景區在1-3月因冬季過于干燥,黃崗山山頂布滿厚厚枯黃的草甸而封山護山,自然風光會大打折扣,而夏季雖然氣溫偏高,卻是萬物生長最為茂盛、武夷風光最具特色之時,此時去是最好不過的。6、7 、9月是去武夷山人比較少的時候,價格便宜,其中又以6、7月最好,這時水大,飄流刺激,如果再避開周六、日就更好了。
天游峰玩法
去天游峰不可錯過美麗的自然風光,三三秀水、六六群峰、七十二洞穴、九十九巖、神秘船棺;鳥、昆蟲、各種植物;以及天游峰上日出、云海!!
1、武夷山景區內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景區的馬路上什么車都有,有時候還能看到拖拉機行駛,對背包旅游者如果不想一路走的話,也許可以順便搭搭車。
2、風景區內的餐館如果沒有明確標價的一定記住要砍價,即使有標價的,如果覺得價格太貴,也可以談價。
3、去景區之前計劃好自己要去的地方,如果當地導游帶到計劃之外的景點,往往是門票比較貴,景點風景一般,最好是慎重選擇。
4、在景區請導游、包車,一定要多問幾個再做決定。
5、在武夷山景區手機的信號較好,無論是聯通還是移動的用戶都比較順暢。
天游峰周邊車程
到九曲溪:
1、度假區至九曲竹筏碼頭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