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2年,荷屬東印度公司占領了澎湖,以之作為東亞貿易的轉口基地。1623年,荷蘭人在“一鯤身”建立一座簡單的砦城,這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1624年,在與中國明朝的軍隊激戰了八個月以后,荷蘭人和中國官方達成協議,同意把設置于澎湖的要塞和炮臺毀壞,而于1624年轉移至臺灣島,中國則不干涉荷蘭對臺灣的占領。荷蘭人占臺以后,在原來的砦城舊城址上,重新興建規模宏大的城堡“奧倫治城”(Orange),1627年又改建為“熱蘭遮城”(Zeelandia),至1632年始完成首期堡底工程。當時,這座城堡是荷蘭人統治臺灣全島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
1662年,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順利將荷蘭人驅逐出臺灣,建立了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鄭氏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城”,這就是現今“安平古堡”這個名稱的由來。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故又叫“王城”。
1683年清軍入臺后,政治重心移至府城內,本城改為軍裝局,城堡重要性日減,而墻垣也多傾妃失修,安平城逐漸荒廢。1873年,英國軍艦來犯,船炮命中城內軍火庫引發爆炸,城墻隨之而毀,之后遂成廢墟。1874年,沈葆楨來臺處理“牡丹社事件”,與日本人進行交涉,將安平城外城的墻磚,運至“二鯤身”,建立“億載金城”。
安平古堡古跡紀念館
日治時期,日本人將城垣鏟平,改建紅磚平臺與日式海關宿舍,荷蘭時的城堡建筑幾乎全毀于一旦。后經屢次修建,成為今天的紀念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民政府又將該城改名為“安平古堡”,目前僅存幾段斷垣殘壁,供人發思古之幽情。該城目前是臺灣地區“內政部”所頒訂的25個“國家”一級古跡之一。
目前所見洋樓建筑是在1930年由日本海關宿舍改建而成。1975年,經重新整修后辟為展示空間,分別介紹荷據時期至今的安平歷史和風貌。內容包括:安平廟宇古跡分布圖、荷人的對外貿易、鄭氏史跡、鄭荷條約、沈葆楨在臺事略等圖文資料;同時還展有熱蘭遮城、德記洋行、東興洋行、海山館、單伸手民宅等的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