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水庫湖泊型風景區中應屬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最受矚目;全潭面積一百多平方公里,湖面周圍三十三公里,以拉魯島(光華島)為界,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如月鉤,故而得名。日月潭的水源來自濁水溪上游,而濁水溪發源于合歡山,故日月潭的源頭為合歡山。
最早日月潭只是個小湖泊,日據時代,為了發電所需,日人從濁水溪最靠近日月潭的武界處,攔砂截取濁水溪流水,修筑了一條十五公里長的地下水道,穿過水社大山進到日月潭,淹沒眾多小山丘,而成今之泱泱湖泊。由于臺灣的水庫普遍利用溪流截堵成潭,水庫長,景觀單調,日月潭則是利用洼地注水成潭,水域由山巒環繞,層層相夾,水道蜿蜓紛岐,遠觀近游,處處是景。
日月潭的水,主要用于發電,一年發電量達五十億度,占臺灣水力發電的百分之五十六,發電效益達一百二十五億元。由于它是國內少見的活水庫,水庫的水每日透過臺電抽蓄發電循環使用,宛如活水,不但藻類植物不易滋生,水質透明度也佳,故能繁殖肉質鮮膩的曲腰魚、奇力魚與潭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