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新農業生態園始建于1999年4月,占地面積5000多畝,是高要市委、市政府貫徹1999年召開的全省山區工作會議精神,以土地整理推動農業綜合開發的項目。該園以土地復墾、整理為基礎,通過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積極打造土地開發整理、環境教育、農業觀光、科普教育等基地品牌。2000年12月,被省環境保護局授予“廣東省生態示范場”稱號;2001年1月,被省委宣傳部、省環境保護局定為“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2001年1月,被省國土資源廳定為“補充耕地易地開發示范基地”;2001年10月,被省農業廳列入“廣東省農業現代化示范區”;2002年被省科協定為“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并獲得省農業廳“全省大禹杯優勝獎”,被省旅游局評為“廣東省旅游新亮點”。也 是廣東省最大的農林果自然生態景區,是集土地整理示范、農業生態示范、環境教育、農業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會議于一體的理想之園。
生態園建設以靜態為主,其原貌是一片由于不合理的肓目開發而遭受嚴重破壞,被當地農民稱為“晴天張牙舞爪,雨天頭破血流”荒坡爛地,地表裸露貧瘠,水土流失嚴重。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重點突出環保、自然、生態,將昔日一片水土流失嚴重的荒蕪地,通過土地整理和合理開發,運用生態學原理,實施立體種養模式和堅持資源再利用,形成良性生態循環,營造了人與自然協調和諧的生態環境。
生態園的建設實行開發與保護并舉,運用生態學原理,實施立體養殖,形成資源再利用和良性生態循環。同時,堅持以教促樂,以樂促教,使游樂、教育內容相互滲透,互為促進的主題,突出“自然生態、環保教育、農業科技”三大特色進行建設,形成了 “桑基魚塘”、“果基魚塘”等立體種養農業生態模式。該園列入正在規劃建設中的高要農業科技園核心區,目前已有省農科果樹研究所、植保研究所、生物研究所、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進園從事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