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 日本,按日語發音為"NIPPON"或者"NIHON"。傳說7世紀初,圣德太子在送往中國的國書上,稱自己的國家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取其意并用漢字表達即寫作"日本。英語正式國名為"Japan"。
國名釋義: 日出之國; 譽稱:櫻花之國
日本位于亞洲東部的太平洋上,處于北緯20°~46°,東經123°~154°之間,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日本海岸線長3萬多公里,多海灣和良港。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臺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日本的國名含義為“日出之國”,又有“櫻花之國”(有300多個櫻花品種)、“火山地震之邦”(全境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約占1/3)的稱號。日本位于亞洲東部的太平洋上,處于北緯20°~46°,東經123°~154°之間,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日本海岸線長3萬多公里,多海灣和良港。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臺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日本的國名含義為“日出之國”,又有“櫻花之國”(有300多個櫻花品種)、“火山地震之邦”(全境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約占1/3)的稱號。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島嶼和南部的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和北方四島等30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377800平方千米,相當于中國的1/26,與我國云南省面積相近。人口12560萬,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居民多為大和族,唯一的少數民族是阿伊努族(蝦夷人)。日本通用日語,信奉神道和佛教。 日本的首都東京,人口807萬,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日本的海岸線漫長曲折,多港灣,境內山地崎嶇、河谷交錯。山地占全國面積近80%。全國最高海拔為富士山,3776米。河流多短小,水量充沛。信濃川長367千米,利根川流域面積16840平方千米。多小而深的火口湖和瀉湖,琵琶湖面積最大。屬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8-10月常遭臺風襲擊。礦種多,儲量小。森林占總面積66%。地熱和漁業資源豐富。
日本是世界經濟大國。工業和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均居世界前列。工業體系完整,工業結構為知識、技術密集型。農業實行機械化商品性生產,產品主要為稻米、小麥。漁業發達,捕魚量位世界前茅。海運、航空、鐵路、公路均極發達,鐵路長47000千米,公路長117千米。
日本的重要城市有東京、橫濱、大阪、名古屋。東京由關東地區的西南部和太平洋上的伊豆諸島、小笠原諸島這些島嶼部組成,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生活著1100 多萬人的日本首都。17 世紀初葉,德川家康將軍在這里建立幕府,從那以后以“居城”江戶城為中心,外圍的市民城不斷擴大,逐漸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受到1923年關東大地震、第二次世界大戰等的影響,市區許多地方曾經化為一片廢墟,然而不久又都重新修復起來。東京不僅是日本的政治、經濟中心,還是世界經濟、文化、產業的中心地。
※時差:日本時間比中國提前1小時,即中國時間8:00,日本時間為9:00。
日本的年號表示方式
日本的年號是以天皇即位時的稱號算起,模仿了中國古代皇帝的年號,隨著朝代皇帝而變遷。只要有祥瑞徵兆等因素,一個天皇可以容許變更多個年號,但是從明治天皇以后,一個天皇只限一個年號。因此也可以年號來代替天皇的稱呼,例如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等。現在日本的年號是平成( Heisei ),西元 2005 年是平成 17 年。無論是在車票上或其他地上標示有 17 的話,意思就是指平成 17 年的意思,也有加上第一個英文字母“ H17 ”的寫法。
西元
日本年號
西元
日本年號
1970 年
昭和 45 年
2004 年
平成 16 年
1980 年
昭和 55 年
2005 年
平成 17 年
1989 年
昭和 64 年 / 平成 1 年
2006 年
平成 1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