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蟄又名水母、白皮子,腔腸動物,海蜇呈傘形,在水中漂浮,產于我國沿海各地。海蜇按產地分,有南蜇、東蜇、北蜇等品種。南蜇以、浙江所產最好,個大,淺黃色,水分大、脆嫩。海蟄是一層膠質物,營養價值較高,一般人群都能吃,具有清熱化痰、消積化滯、潤腸通便之功效。
中國是最早食用海蟄的國家,晉代張華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食用海蟄的記載。海蜇皮的吃法很多,涼拌、熱炒均可,熱菜的典型代表就是福州的“爆脆海蜇皮”了,嫩黃滑亮,清鮮脆爽,很受歡迎哦!涼拌海蜇皮可加的輔料就很多了,如白菜心、雞絲、金菇、芹菜、蘿卜絲等等,就看你的喜好了。不過我最喜歡吃“白海蜇皮”,就是什么都不加的,放在加了醬油、蒜末、白糖的醋汁里蘸著吃,海蜇的脆混合著酸甜中帶點辛辣味的汁液,讓你的味覺絕對是愉悅的享受。喝粥,下酒時可是很好的小菜哦。
夏秋季是捕撈海蜇的旺季,新鮮的海蟄含水多,皮體較厚,還含有毒素,所以新鮮海蜇要經過食用鹽加明礬鹽漬3次(俗稱三礬),使鮮海蟄脫水3次,讓毒素隨水排盡,洗凈后再用鹽漬。海蟄是不能用白糖腌的,不能久藏。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都是經過加工處理的海蜇皮了,也有的是干貨。所以在菜場和超市買來的腌制的海蜇皮要提前2天用清水泡掉海蜇皮里的苦水和鹽分,洗干凈后切絲用冷開水泡2小時撈起瀝干水分,就根據自己的喜歡制作各種美味的海蜇菜了。
海蜇有“海蟄皮”(形如蘑菇頭的部分)和“海蟄頭”(傘蓋下像蘑菇柄一樣的口腔與觸須),市面上海蜇的品種也很多,而且也不局限于沿海城市能買到海蜇了,給大家提供些簡單的鑒別方法,希望對大家選購上能有點幫助。
1、色澤鑒別
良質海蜇皮——呈白色、乳白色或淡黃色,表面濕潤而有光澤,無明顯的紅點。
次質海蜇皮——呈灰白色或茶褐色,表面光澤度差。
劣質海蜇皮——表面呈現暗灰色或發黑。
2、脆性鑒別
良質海蜇皮——松脆而有韌性,口嚼時發出響聲。
次質海蜇皮——松脆程度差,無韌性。
劣質海蜇皮——質地松酥,易撕開,無脆性和韌性。
3、厚度鑒別
良質海蜇皮——整張厚薄均勻。
次質海蜇皮——厚薄不均勻。
劣質海蜇皮——片張厚薄不勻。
4、形狀鑒別
良質海蜇皮——自然圓形,中間無破洞,邊緣不破裂。
次質海蜇皮——形狀不完整,有破碎現象。
劣質海蜇皮——形狀不完整,易破裂。
小貼士:
1、食用涼拌海蟄時應適當放些醋,否則會使海蟄“走味”。
2、有異味者為腐爛變質之品,不可食用。
3、海蟄配木耳,潤腸,美膚嫩白,并能降壓,長期食用,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