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概況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國旗由紅、綠、白三種顏色組成。旗地為綠色長方形,四周為紅邊。紅邊的寬度為全旗寬度的四分之一,綠色長方形的寬度為全旗寬度的一半。 一牙白色新月位于綠色長方形的正中。紅色象征為國家主權和獨立而獻身的民族英雄的鮮血;綠色意味著生命、進步和繁榮;白色新月表示和平、安寧和馬爾代夫人民對伊斯蘭教的信仰。
國徽
由一彎新月、一顆五角星、兩面國旗、一棵海椰子樹和綬帶構成。新月和五角星表示馬爾代夫的國教為伊斯蘭教,國旗象征國家的權力和尊嚴,海椰子樹代表人民的生計。底端的綬帶上寫著馬爾代夫的傳統名稱。
面積
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含領海面積),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共有1190個島嶼。
人口
35.9萬(2007年)。均為馬爾代夫族。民族和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Dhivehi),教育和對外交往中廣泛使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屬遜尼派。
海拔
不足一米。海平面正以每年兩厘米上升。預計本世紀將消失
首都
馬累(Malé),位于同名的馬累島上。人口10.4萬(2006年)。日最高溫度31°C,最低溫度26°C。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同時也是貿易港口,經濟上除了漁業及水產品加工外,近年來旅游業發展很快,不遠的小島上建有國際機場。
國家元首
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2008年10月
馬爾代夫的水底世界
,在總統大選中一舉擊敗加堯姆總統,當選馬爾代夫第三任民選總統,成為馬爾代夫歷史上首位多黨制總統選舉選出的總統。
馬爾代夫歷代總統
第一共和國(1953年—1954年)
阿米爾·穆罕邁德·阿明·迪迪(1953年1月1日—1953年9月2日)
易卜拉欣·穆罕邁德·迪迪(代理,1953年9月2日 – 1954年3月7日)
第二共和國(1968年至今)
易卜拉欣·納西爾(1968年11月11日—1978年11月11日)
穆蒙·阿卜杜勒·加堯姆(1978年11月11日—2008年11月11日)
穆罕默德·納希德(2008年11月11日—)
地理位置
總面積109萬平方公里(含領海面積),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30公里,位于印度南部約600公里和斯里蘭卡西南部約750公里。由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組成,分成19個行政組,分布在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其中199個島嶼有人居住,991個荒島,島嶼平均面積為1-2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2米。位于赤道附近,具有明顯的熱帶氣候特征,無四季之分。年降水量2143毫米,年平均氣溫28℃
行政區劃
2008年之前,馬爾代夫全國劃分為20個行政環礁區和中央直轄的馬累市。自2008年起,馬爾代夫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原20個行政環礁區重新劃分為7個省。
現7個省與原行政區劃的對應關系如下:
1.北馬蒂省(Mathi-Uthuru Province)
包括原:北蒂拉杜馬蒂環礁區、南蒂拉杜馬蒂環礁區、北米拉杜馬杜盧環礁區
2.北方省(Uthuru Province)
包括原:南米拉杜馬杜盧環礁區、北馬洛斯馬杜盧環礁區、南馬洛斯馬杜盧環礁區、法迪福盧環礁區
3.北馬迪瓦省(Medhu-Uthuru Province)
包括原:瑪律環礁區、北阿里環礁區、阿里環礁區、費利杜環礁區
4.馬杜省(Medu Province)
包括原:穆拉庫環礁區、北尼蘭杜環礁區、南尼蘭杜環礁區
5.南馬迪瓦省(Medhu-Dhekunu Province)
包括原:科盧馬杜盧環礁區、哈杜馬蒂環礁區
6.南馬蒂省(Mathi-Dhekunu Province)
包括原:北蘇瓦迪瓦環礁區、南蘇瓦迪瓦環礁區
7.南方省(Dhekunu Province)
包括原:福阿穆拉庫環礁區、阿杜環礁區
8.馬累市(Male City)
包括原:馬累市
海平面變化與國家前途
【新華網柏林】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繪制出了最后一次冰河期結束后馬爾代夫群島的海平面曲線圖,描繪出過去一萬年間馬爾代夫群島的變遷,這一成果有助于研究馬爾代夫群島未來的“沉浮”命運。通過研究在馬爾代夫群島附近獲取的巖芯,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一萬多年前,由于北半球冰蓋大量融化,馬爾代夫群島的海平面以每千年15米的驚人速度急劇上升。而同一時期,馬爾代夫地區的珊瑚島礁也快速生長,因而沒有被海水淹沒。在大約6000年至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速度急劇減緩到每千年2米;而在過去6000年中,海平面上升速度再次下降到平均每千年25厘米,在這一時期,馬爾代夫地區可能首次出現了一批島嶼。
研究人員指出,在一般情況下,珊瑚礁的生長速度應該趕得上未來100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但兩種因素對珊瑚礁的生長有極大負面影響:一是全球極端高溫天氣會破壞珊瑚礁;二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強會增加海洋的酸性,對珊瑚礁群的架構造成不利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馬爾代夫群島將來是繼續存在,還是像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的許多暗礁小島那樣沉入大海,還有待研究揭示。
歷史
馬爾代夫歷史悠久,大事頻繁,除了16世紀被葡萄牙短暫占領外,它一直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20世紀50年代中期成為英國的保護國,并在1965年獲得完全獨立。那一年它也加入了聯合國。該國實行聯邦制,被選舉的總統為國家元首。公元前5世紀雅利安人來此定居。公元1116年建立了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蘇丹國,前后共經歷了六個王朝。自1558年始葡萄牙對其實行殖民統治。在塔庫魯法努領導下,馬爾代夫人民舉行了起義,1573年光復祖國。18世紀又遭荷蘭入侵。1887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32年,馬爾代夫改行君主立憲制。1952年成為英聯邦內的共和國。1954年馬議會決定廢除共和國,重建蘇丹國。1960年英、馬協定規定英租用甘島基地30年。1965年7月26日馬爾代夫宣布獨立。1968年11月11日改為共和國,實行總統制。
雖然官方歷史記載馬爾代夫起源于12世紀,但文學作品和考古卻發現馬爾代夫的歷史可追溯到先伊斯蘭教時代。馬爾代夫曾是那些出海遠航的偉大探索家們的中轉站,這遠遠早于歐洲航海史。
第一次提到馬爾代夫是在二世紀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地理學家托勒密(Ptolemy)的著作中,其中他提到了斯里蘭卡西面1378個小島的地方,指的就是馬爾代夫。自從那時起,許多航海家不斷提及馬爾代夫:14世紀末的Pappus Alexandria提到了Taprobane島和1370個相臨的島嶼。底比斯人Scholasticus曾航行到印度馬拉巴爾海岸,他提到了“一千個小島和那里險惡的環境:因為那里的磁石海岸會導致鐵皮船的觸礁沉沒”。9世紀的波斯商人Suleiman曾橫跨印度洋,他寫到:“在這個名為Herkend的洋面上有將近1900個島嶼,統治者是一個女人,財富不可記數”。馬還曾跟隨鄭和的遠航隊在1433年到達東非,他在他的海岸調查中證實,商船來到馬爾代夫進行貿易,購買這里的繩子。明朝時,中國人非常熟悉這些島嶼,稱這里為“伏在水下的山脈”(流沙),并記載了這里的氣候、地理和風土人情。
政治
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擁有全部行政權力,有權批準法律,召開國民議會特別會議、頒布臨時法令、實行大赦、任命部長。改變舊憲法中總統候選人只有1人的規定,議員均有權利參加總統競選。總統候選人由國民議會提名,全體選民過半數選舉產生,任期5年,并且只能連任一次。
憲法
現行憲法于1998年1月1日生效。憲法規定,馬爾代夫是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伊斯蘭教為國教。關于公民權利,憲法規定“馬爾代夫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憲法在規定公民的言論、集會和結社自由時,強調不得違反伊斯蘭教法和馬法律。年滿21歲的公民有選舉權。公民必須學習阿拉伯文和迪維希語,背誦古蘭經。馬爾代夫國民議會為國家最高立法機構,議員任期5年。議會以簡單多數通過法案。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全國沒有建立政黨、團體。馬實行伊斯蘭教法。2008年8月批準了由馬爾代夫制憲會議提交的新憲法。新憲法主要內容包括:進行多黨制選舉;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總統任期為5年并且只能連任一次,由選民直接選出;總統任命內閣需要得到議會批準及最高法院和總檢察長獨立行使職權等。
近年來,馬民眾要求民主和政治改革的呼聲增強。2004年6月加堯姆總統提出憲政改革方案,包括擬允許政黨存在、總統之外另設總理、加強三權分立、建立高等法院等,旨在一定范圍內擴大民眾參政議政權。2004年8月,馬首都地區爆發騷亂,數千民眾抗議政府肆意抓捕反對總統者,要求政府立即進行民主改革。加堯姆總統承諾將繼續致力于馬自由民主進程,推進憲政改革。2005年6月,馬人民議會全票通過加堯姆總統提出的關于在馬實行多黨民主制度的議案,標志馬憲政改革正式啟動。之后馬內政部陸續接受多個政黨的注冊,包括馬爾代夫人民黨、民主黨、伊斯蘭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2006年3月,馬內閣批準加堯姆總統的民主改革路線圖計劃。6月,馬政府向人民議會遞交了6項改革提案,內容涉及集會自由權利、刑法典、國防部隊的組織和職責等。在政府逐步推行民主改革路線圖計劃的同時,以民主黨為首的反對派不斷提出異議。部分民眾也走上街頭舉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加快民主改革進程。
議會
國民議會(the People’s Majlis)為馬最高立法機構。任期5年。由48人組成,其中總統提名8人,首都馬累選出2人,19個行政組各選2人。議會以簡單多數通過法案。現任議長艾哈邁德·扎希爾(Ahmed Zahir),2004年9月13日出任。
鳥瞰馬爾代夫
內閣成員
本屆內閣成立于2003年11月。主要成員有: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穆蒙·阿卜杜勒·加堯姆(Maumoon Abdul Gayoom),國防和國家安全部長伊斯麥爾·沙菲尤(Ismail Shafeeu),環境、能源和水利部長艾哈邁德·阿卜杜拉(Ahmed Abdullah),衛生部長伊利亞斯·伊卜拉欣(Ilyas Ibrahim),高等教育、就業和社會安全部長阿卜杜拉·亞米恩(Mr. Abdullah Yameen),漁業、農業和海洋資源部長阿卜杜拉·卡瑪魯丁(Abdulla Kamaluddeen),經濟發展和貿易部長穆哈邁德·賈里爾(Mohamed Jaleel),計劃和國家發展部長漢杜因·哈米德(Hamdoon Hameed),旅游和民航部長馬哈穆德·紹吉博士(Dr. Mahmood Shauqee),總檢察長哈森·薩伊德博士(Dr. Hassan Saeed),教育部長扎西婭·扎里爾女士(Ms. Zaahiya Zareer),交通和通信部長穆哈邁德·薩伊德(Mohamed Saeed),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伊卜拉欣·拉斐(Ibrahim Rafeeq),建設和公共設施部長穆哈邁德·穆魯夫·賈米爾(Mohamed Mauroof Jameel),外長艾哈邁德·沙希德(Ahmed Shaheed),新聞和藝術部長穆哈邁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性別和家庭部長艾沙特·穆哈邁德·迪迪女士(Ms. Aishath Mohamed Didi),內政部長艾哈邁德·塔斯米恩·阿里(Ahmed Thasmeen Ali),環礁發展部長穆哈邁德·瓦希德·迪恩(Mohamed Waheed Deen),司法部長穆哈邁德·賈米爾·艾哈邁德(Mohamed Jameel Ahmed),青年和體育部長侯賽因·希爾米(Hussain Hilmy),財政和金融部長卡西姆·伊卜拉欣(Qasim Ibrahim)。
網址
馬爾代夫總統辦公室www.presidencymaldives.gov.mv;馬爾代夫計劃和國家發展部www.planning.gov.mv。
馬累中央公園
司法機構
司法獨立。實行伊斯蘭教法。首席法官由總統任命,首都設有高等法院,外島設有地方法院。現任大法官、伊斯蘭最高理事會主席穆罕默德·拉希德·易卜拉欣(Mohamed Rasheed Ibrahim)。總檢察長哈森·薩伊德博士(Dr.Hassan Saeed)。
重要人物
前總統:穆蒙·阿卜杜勒·加堯姆,1937年12月29日生,畢業于開羅艾滋哈爾大學,獲伊斯蘭法律和哲學學士學位。曾先后任外交部秘書、次官和常駐聯合國代表、交通部長等職。1978年起任總統至2008年。
議長:艾哈邁德·扎希爾。1945年9月26日生。獲學士學位并接受過新聞教育。1978年前做過教師和記者,之后曾歷任馬外國投資局局長、旅游部副部長、首席檢察官、運輸和海運部部長、運輸和交通部部長、司法部部長和國民議會副議長等職。2004年9月出任議長。
外長:艾哈邁德·沙希德。1963年出生。1982年進入政府部門,先后任職于馬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外交部,曾任外交部常秘。2004年5月出任政府首席發言人。2005年7月被任命為外長。
經濟
馬爾代夫為小型開放經濟體,旅游業、漁業和船運業是該國經濟的三大支柱:(1)旅游業為該國最大產業,貢獻了GDP的28%和外匯收入的60%,旅游業稅收加進口關稅更是占據了政府稅收收入的90%;(2)漁業是該國第二大產業。該國漁業資源豐富,主要出口中國香港、日本等地,對GDP的貢獻率長年保持在15%以上;(3)船運業主要為海運業,主要經營香港到波斯灣和紅海地區及國內諸島間的運輸業務。2005年,以船運業為主的運輸通訊業產值占GDP的比例高達18.4%。但與此同時,該國土地貧瘠,農業十分落后,居民食品消費嚴重依賴進口;而由于勞動力匱乏,該國工業基礎也相當薄弱,工業產值占GDP的比例僅為7%,因此該國宏觀經濟失衡問題一直比較突出。
1989年起,馬爾代夫政府開始推行取消進口配額、開放私人部門出口、吸引外資等一系列政策,經濟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此后10余年里該國GDP年均增長率高達7.5%。該國在2004年底海嘯災害中遭受重大損失,82人死亡,26人失蹤,3997所建筑受損,1萬2千多人無家可歸。19個旅游島遭受嚴重破壞被迫關閉,14個居民島的居民被迫全部遷出。據預測,海嘯造成馬經濟損失約13億美元,是其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倍。受此影響,該國經濟在2005年衰退了4.6%。但該國災后重建非常順利,新度假村的修建也帶動旅游業強勁反彈,2006年GDP增長率高達18%,2007年雖大幅放緩,但也與災前基本持平,2008年預計仍將保持在6.5%左右。此外,受進口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該國通脹率不斷攀升,2008年預計將達到15%。
近年來,馬爾代夫財政狀況十分嚴峻,災后重建致使財政支出急劇擴大,但稅制改革卻成效甚微,導致該國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居高不下,提出無償援助后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更是保持在雙位數水平。而隨著大選臨近,該國財政支出預算繼續大幅增長,為此,政府提出出租30個島嶼等融資計劃,但由于執行風險過高,政府不得不在2008年8月份的新預算中將開支削減20%。
近年來,馬爾代夫外部失衡問題日益嚴重。災后重建致使建筑相關產品進口急劇攀升,商品價格上漲也加大了能源和食品的進口成本,受此影響,2005年以來該國經常賬戶赤字占GDP的比例始終在30%以上,預計2008年這一指標將超過45%。該國主要通過吸引國外私人資本流入來彌補經常賬戶赤字,這導致外債負擔特別是私人部門外債負擔不斷加重,2007年總外債已高達GDP的70%,2008年預計將超過80%。在當前全球信貸緊縮、投資者風險厭惡情緒持續升溫的情況下,該國外債再融資風險已顯著上升。
經濟指標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f
經濟增長及物價(%)
實際GDP增長率 8.5 9.5 -4.6 18 7.6 6.5
通貨膨脹率 -2.8 6.3 3.3 3.5 7.4 15
中央政府(/GDP)(%)
財政收入及接受的無償援助 34.8 34.5 48.1 52.5 58 58.8
其中:無償援助 1.4 0.7 8.6 7.4 8.7 4.9
財政支出及凈借貸 38.2 36 59 59.3 65.8 68.3
其中:國內支出 34 33.2 49.1 48.4 49.4 55.8
財政余額 -3.4 -1.6 -10.9 -6.8 -7.8 -9.4
剔除無償援助的財政余額 -4.8 -2.3 -19.5 -14.2 -16.6 -14.3
政府融資
其中:國內融資 -1.3 -2.5 8.4 2.3 -0.7 0.7
國外融資 4.7 4.1 2.4 4.5 8.6 8.7
國際收支(百萬美元)
出口(包括再出口) 152 181 161.6 225.2 228 344.2
進口 -414.3 -564.8 -655.5 /-815.3/-964.7/-1,213.50
凈非要素服務 311.1 352.4 118.8 320.7 357.6 401.6
經常賬戶余額 -31.8 -125.8 -268.8 -302 -424.5 -596.7
經常賬戶余額/GDP(%) -4.6 -16.2 -35.9 -33 -40.1 -46
凈官方資本流入 29.9 25 18.6 42.1 39.2 128.3
凈私人資本流入 70.3 140.1 145.8 147.8 212.7 295
誤差與遺漏項 5.3 13.3 -10.9 52.9 56.2 0
國際收支總差額 26.5 44.2 -17.3 45.1 76.9 32.6
總官方儲備 160.3 204.4 187.1 232.2 309.1 341.7
總官方儲備/來年每月
進口(月數) 2.7 2.9 2.1 2.3 2.5 2.7
總外債 289.5 331.8 429.5 449.2 736.3 1,070.60
總外債/GDP(%) 41.8 42.7 57.3 49.1 69.6 82.6
公共部門總外債 272.9 311.6 309.9 361.8 523.7 652
公共部門總外債/GDP(%)39.4 40.1 44.1 40.7 38.9 41.7
年度外債償還額 22 32.3 43.1 43.3 66.9 96.9
匯率
每美元兌換馬爾代夫拉菲亞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資源
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有各種熱帶魚類及海龜、玳瑁和珊瑚、貝殼之類的海產品。
工業
工業僅有小型船舶修造廠、海魚和水果加工、編織、服裝加工等手工業。2005年工業產值為13.51億拉菲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7%。
農業
全國可耕地面積6900公頃,土地貧瘠,農業十分落后。椰子生產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約有100萬棵椰子樹。其它農作物有小米、玉米、香蕉和木薯。隨著旅游業的擴大,蔬菜和家禽養殖業開始發展。2005年農業產值為2.04億拉菲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
漁業
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馬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有各種熱帶魚類及海龜、玳瑁和珊瑚、貝殼之類的海產品。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鰹魚、鮫魚、龍蝦、海參、石斑魚、鯊魚、貝殼、海龜和玳瑁等。魚類主要出口中國香港、日本、斯里蘭卡、新加坡和中國臺灣。2005年漁業產值為5.94億拉菲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49%。
旅游業
近年來,旅游業已超過漁業,成為馬爾代夫第一大經濟支柱,旅游收入對馬GDP的貢獻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但由于受海嘯影響,2005年赴馬游客39.5萬人次,同比下降35.9%,旅游收入為17.99億拉菲亞(約合1.4億美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2.7%。目前全國旅游島已發展到87個,擁有1.61萬張床位。
交通運輸
主要交通工具為船舶。陸上交通局限于首都馬累,自行車為主要陸上交通工具。海運業主要經營香港到波斯灣和紅海地區及國內諸島間的運輸業務,擁有250多艘商船。民航事業不發達。有7條國際航線和11條包機航線通往馬累,斯里蘭卡、印度、新加坡、阿聯酋、南非及一些歐洲國家有定期航班飛往馬累。2005年,運輸通訊業產值約14.56億拉菲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4%。
財政金融
2006年財政收入65.49億拉菲亞,財政支出86.45億拉菲亞,財政赤字20.69億拉菲亞。
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商品為海產品和成衣,進口紡織品、石油產品、食品和生活用品。美國、泰國、斯里蘭卡、新加坡、英國、日本是馬主要貿易伙伴。外貿情況如下(單位:億拉菲亞):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出口額 9.37 11.6 14.5 15.72 13.34
進口額 47.41 50.1 60 82 95
差 額 -38.04 -38.5 -45.5 -66.28 -81.66
人民生活
大部分居民以魚、椰子和木薯為主食,近年來糧食食品有所增加。醫療衛生較落后,全國僅有6家醫院,最大的醫院在馬累。2005年全國有醫生400人,護士1000人。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馬已成為無瘧疾的國家。過去近20年間,嬰兒年死亡率由30‰降至12‰(2006年),人均壽命由1977年的48歲增至2006年的72.2歲。文化教育實行免費教育。2005年全國識字率為98.94%。截至2005年,在校學生達102,073人,教師5,616人。全國計有327所學校,其中公立學校81所,社區學校165所,私立學校81所。馬爾代夫高等教育學院是馬唯一的高等院校。各環礁設有一個教育中心,主要向成年人提供非正規的文化教育。
軍事
馬爾代夫的國防體制十分獨特,全國沒有陸軍、沒有空軍、沒有海軍、也沒有警察和海上巡邏隊,只有一支準軍事性質的國家安全衛隊。20世紀50年代末以前,國家安全衛隊的前身“西法恩”只擔負軍事禮儀任務。進入60年代后,政府賦予“西法恩”新的使命,并開始擔負其他方面的軍事任務。70年代“國家安全衛隊”名稱啟用后,這支部隊才被賦予了陸軍、警察和海上巡邏等多種職能,并承擔了維護國內安全、防止領海水域的非法捕魚和走私等重要任務。
2006年4月,“國家安全衛隊”正式更名為“馬爾代夫國防部隊”,職責是捍衛國家主權和獨立,保護根據憲法選舉產生的政府不受威脅和侵犯,快速應對緊急事件及捍衛憲法和法律權威。
行政區劃
全國分南、北兩個區,每區設次官一名,管轄若干組環礁。馬爾代夫總共由26組天然礁石群組成。這些礁石群被分成20個行政區,分別如下:
北蒂拉杜馬蒂ThiladhunmathiUthuru(Haa-Alif)
南蒂拉杜馬蒂ThiladhunmathiDhekunu(Haa-Dhaalu)
北米拉杜馬杜盧MiladhunmaduluUthuru(Shaviyani)
南米拉杜馬杜盧MiladhunmaduluDhekunu(Noonu)
北馬洛斯馬杜盧MaalhosmaduluUthuru(Raa)
南馬洛斯馬杜盧MaalhosmaduluDhekunu(Baa)
法迪福盧Faadhippolhu(Lhaviyani)
瑪律MaléAtoll(Kaafu)
北阿里AriAtollUthuru(Alif-Alif)
南阿里AriAtollDheknu(Alif-Dhaal)
費利杜FelidhéAtoll(Vaavu)
穆拉庫MulakuAtoll(Meemu)
北尼蘭杜NilandhéAtollUthuru(Faafu)
南尼蘭杜NilandhéAtollDhekunu(Dhaalu)
科盧馬杜盧Kolhumadulu(Thaa)
哈杜馬蒂Hadhdhunmathi(Laamu)
北蘇瓦迪瓦HuvadhuAtollUthuru(Gaafu-Alif)
南蘇瓦迪瓦HuvadhuAtollDhekunu(Gaafu-Dhaalu)
福阿穆拉庫FuaMulaku(Ñaviyani)
阿杜Addu(Seenu)
新聞出版
全國有兩種日報和少量周刊,系迪維希語,主要在首都馬累發行。還有一份雙周刊英文報紙。“馬爾代夫之聲”電臺建于1962年,用英文和迪維希語對全國廣播。電視臺于1978年3月建成啟用,同年修建了衛星通訊站,可通過衛星轉播世界各地的節目。
對外關系
奉行和平、獨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同所有尊重馬獨立和主權的國家友好,重視發展與印度、日本、斯里蘭卡以及阿拉伯國家的關系。希望得到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的援助。積極參與不結盟運動和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活動;支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主張全面裁軍,包括禁止核試驗和徹底核裁軍,維護世界和平,特別提倡維護小國安全。極為關注全球氣候變暖使海平面上升對馬島造成的威脅。簽署了《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公約》、《京都環保議定書》、《保護海洋生物議定書》等。向各國遞交了由馬半數以上國民簽名的保護環境呼吁書。積極推動落實1997年南亞環保部長會議通過的“環境行動計劃”。馬爾代夫現已同128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近年來,馬爾代夫對外交往活躍。2005年3月,馬總統加堯姆對印度進行正式訪問。11月,加堯姆出席第13屆南盟峰會。2006年1月和4月,加堯姆兩次對科威特進行正式訪問。2月,印度外秘薩仁山訪馬,拜會加堯姆。4月,加堯姆訪問埃及,會見埃總統穆巴拉克。6月,馬爾代夫合作伙伴論壇(Maldives Partnership Forum)開幕,加堯姆表示此論壇為馬與主要國際發展機構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創造了機會。同月,斯里蘭卡外長薩馬拉維拉訪馬。7月,加堯姆對卡塔爾進行正式訪問,與埃米爾舉行會談。9月,加堯姆赴紐約出席第61屆聯合國大會。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雙邊關系
雙邊政治關系
中國歷史上稱馬爾代夫為“溜山國”或“溜洋國”。在明朝永樂十年(1412年)和宣德五年(1430年),鄭和率領商船隊兩度到過馬爾代夫。明朝永樂十四年后,馬爾代夫國王優素福三次派遣使節來中國。鄭和的隨行人員馬歡所著《瀛涯勝覽》和費信所著《星槎勝覽》中,對馬爾代夫的地理位置、氣候、物產、風俗民情等,都有翔實的記載。馬累博物館陳列著當地出土的中國瓷器和錢幣,反映了歷史上中國對馬爾代夫的友好往來和貿易關系。后因帝國主義的侵略,中馬關系中斷了幾個世紀。
60年代初,中馬兩國駐斯里蘭卡使節開始往來。我支持馬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1972年10月14日中馬建交,我駐斯里蘭卡大使兼任駐馬爾代夫大使。馬外長賈米爾先后三次訪華,議長哈米德和旅游部長盧圖非分別于2001年和2005年訪華。馬總統加堯姆于1984年10月和2006年9月兩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黃華副總理兼外長(1981年)、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1994年)、陳慕華副委員長(1997年)、政協主席李瑞環(1999年)、傅全有總參謀長(2001年)、朱镕基總理(2001年)、吳儀副總理(2004年)、吳官正紀委書記(2004年)和李肇星外長(2005年)先后訪馬。
2006年中馬雙邊關系繼續穩步發展。4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何勇對馬爾代夫進行友好訪問。同月,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訪馬,與馬方就中國給予馬爾代夫部分對華出口商品零關稅待遇簽署換文。7月,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訪馬,推動兩國廣播電視領域的合作。9月,馬總統加堯姆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與胡錦濤主席舉行會談,分別會見吳邦國委員長、賈慶林主席和唐家璇國務委員,農業部部長杜青林和國家旅游局副局長顧朝曦分別拜會加。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爾代夫共和國經濟技術合作協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馬爾代夫共和國外交部合作協議》。11月,馬爾代夫旅游和民航部長馬哈穆德·紹吉博士來華出席第八屆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此外,中國地方政府負責人先后訪馬,馬政府多位官員來華訪問或出席國際會議。
雙邊經貿關系和經濟技術合作
中馬經貿合作關系始于1981年。1982年,兩國恢復直接貿易。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6年,中馬雙邊貿易總額為1600萬美元,同比下降5.7%。其中,中方出口1540萬美元,同比下降9%;進口60萬美元,同比增長2107%。
自1972年,中國一直堅持向馬爾代夫提供無償援助。1985年,中國公司開始進入馬爾代夫承包工程市場和勞務市場。截止2006年底,我公司在馬承包勞務合同額累計6062萬美元,完成營業額5354萬美元。其中2006年,我在馬新簽承包工程及勞務合同額381萬美元,完成營業額186萬美元。
中馬還在在其他領域開展交流合作。2000年9月20-30日,應中央軍委邀請,馬爾代夫國防和國家安全部長阿卜杜勒·薩塔爾·安馬里對華進行友好訪問,這是中馬兩軍首次正式交流。1998年5月18日,馬爾代夫政府與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民航班機過境協議。2004年3月28日,雙方簽署兩國政府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2006年10月,馬爾代夫政府任命楊桂生先生為駐上海名譽領事。2007年4月,中國東方航空公司開辟上海至馬累的定期航線。
旅游指導
馬爾代夫這個名字起始于公元150年,泛指位于錫蘭西岸的島嶼。當時許多來自東非、阿拉伯國家的船只,在航行中發現美麗、寧靜的馬爾代夫有適宜停泊的港口,人們也逐漸迷戀在島上居住。這個迷你小國卻涵蓋著近十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在其中200個有居民的島中,有73個度假島嶼飯店。每一座珊瑚礁就是一所豪華的度假酒店。雪白晶瑩的沙灘,倒映在水中婆娑的椰影,大群大群五彩斑斕的熱帶魚構成了馬爾代夫的“動畫”景觀。
緊臨著首都馬累的是機場富爾瑞島,從機場步行5分鐘就可看到碼頭。多尼船、快艇、水上飛機是連接機場與各個度假酒店的主要交通工具,休閑氣息迎面而來。這里有必要解釋一下連接島嶼之間的重要交通工具——俗稱的多尼船Dhonis.這種船從船體、帆桁、釘、纜繩到帆都取材自椰子樹,承載著當地原住民2000年與海相處的歷史。
袖珍國都
馬累應該是世界最小的首都了,它的面積只有2.5平方公里,人口大約只有6萬,卻還分成Henveyru、Galolu、Machchangoli、Maafannu等四個區域。這里沒有刻意鋪整的柏油馬路,放眼望去盡是晶亮潔白的白沙路。炫目的白色珊瑚礁和多半漆成藍色、綠色的門窗形成強烈的色差,房子通常筑得又高又窄,據說是為了避免惡魔入侵,由于曾受英國管轄,因此也有部分建筑帶著濃厚英式氣息。在這個袖珍國都中,汽車似乎是多余的,人們不是騎單車就是走路。
MarineDrive白沙路是馬累最重要的街道,這里林立眾多商務旅館以及建于1913年的總統府。此外,還有建于1656年的古清真寺,以及1675年落成的神奇的回教尖塔,白色的建筑上仍可以清晰地看見古蘭經的碑文。
可供瞻仰的還有古蘇丹王朝的蘇丹公園,它在1968年馬爾代夫成立共和國時曾遭到破壞,雖然今日這里只剩下了一座小小的建筑,卻依然比較完整地保留古蘇丹文化的精髓,看似簡單的歷史館內記載了多種文化的交融。馬累是馬爾代夫的購物中心,所有的商店幾乎都聚集在此。當地的居民習慣于過著簡單淳樸的生活,想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就應該去魚市場看看。那里是全國各島嶼捕獲漁產的拍賣集散地,每天近黃昏時此起彼伏的叫賣吆喝聲,建構出島國活力的一面。魚市場內有專門去皮取肉的師傅,一條4尺長的魚,只需一分鐘,便被分割成皮、骨、肉三份了。
與魚共舞
馬爾代夫是全球三大潛水圣地之一,到這里若不潛水實在遺憾。想潛水,游客就首先要了解PADI這個詞,它是英文ProfessionalAssociationofDivingInstructors的簡寫,中文意思是專業潛水教練協會,在馬爾代夫潛水都要出具PADI的潛水執照。馬爾代夫多數酒店的潛水中心都可以提供PADI執照的培訓和考試,教練幾乎都是從德國與瑞士來的DIVEMASTER.一般來講,通過3天的課程培訓就可以考取PADI的潛水執照(這種執照只允許18米之內的深度,如多加2天的培訓便可以取得30米深的潛水執照)。
游客通常要坐“多尼船”入海進行船潛,潛水費用在馬爾代夫各個島上應是大同小異,因此,度假島嶼飯店的等級,以及周圍潛水點的分布,是選擇島嶼的關鍵。如果不能深潛,就享受一下浮潛吧,租上一副潛水鏡、救生衣和腳蹼,也可以躍入清澈的海中與魚兒共舞。即便真的沒法潛水,也可以涉足看魚。一般的珊瑚礁島嶼,岸邊20米以內的海水都不深,有的地方30米外便有如懸崖般的落差,但這里也是魚兒最多的地方。在早晨陽光的照射下,海底世界美得如夢如幻。運氣好的話,還能見到小鯊魚和魔鬼魚呢!腳毛長的男士必須注意,因為小魚們會把它們誤當作小蟲,給你拔毛!
馬爾代夫還是釣友的樂土,因為當地政府規定海岸邊兩公里內不得捕魚,漁夫也只能用鉤釣魚,禁用漁網。馬爾代夫盛產大石斑,連生手也隨釣隨上,讓人有些不可思議!適合的釣魚時段有清晨、黃昏以及夜間,其中黃昏海釣別有一番樂趣,由度假島搭乘多尼船駛向珊瑚礁,定錨后拋線而下,不一會兒功夫就會有魚兒上鉤。
馬爾代夫一島一景。搭乘多尼船巡游島嶼是一大樂趣,有的頗現代化,有的卻依舊是原始風味,一般一個島徒步半小時即可逛完。拜訪當地土著村落是游客不愿錯過的項目,穿梭在一幢幢灰白相間的石屋分隔的巷弄間,與悠閑自得的島民打個招呼,再搭乘多尼船到無人小島浮潛,在白色的沙灘上享受各色海鮮燒烤,當真是其樂融融。
衣食住行
游泳衣當然是必不可少。另需帶上電筒、勞工手套以便釣魚或游泳之用。因海中較多珊瑚石,游泳時最好戴上勞工手套、穿上白布鞋,以免劃傷手腳。但大部分的沙灘無此憂慮。馬爾代夫穿越赤道,四季炎熱,最好帶上寬松,純棉質地,淺色的休閑裝,另外寬闊邊沿的大草帽、墨鏡及高標號的防曬霜是必備之物。在這里裸泳是禁止的,如被發現會被處以高額罰款。禁止穿泳裝在餐廳用餐。此外,游客進入回教堂時要衣著端莊,衣服必須長及雙手及雙腳。女游客不可穿短袖或無袖衣服、短褲及短裙。走進回教堂前記得先脫鞋。
馬爾代夫是穆斯林國家,禁食豬肉。但是這里是海島國家,盛產魚蝦蟹。這對于來自中國的老饕們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一般來講,度假酒店提供的價格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價格包括早餐,午餐或晚餐(午,晚餐任選其一),還一種是價格包括每日三餐。用餐地點一般是酒店的主餐廳,以自助餐為主。酒店自來水不宜飲用,需購買礦泉水,每瓶(1.5L)約為美元3-4元。客人不能自帶飲品進入餐廳,否則可能被收取若干費用。不過每日的自助餐都有免費的礦泉水提供(不限量)。
早餐為國際式的自助餐,各種佐餐的沙拉,香腸,煎蛋應有盡有,還有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各色熱帶水果,五顏六色的果汁和甜品供大家品嘗。
中午,晚上的自助餐除了各色的冷菜,熱菜,甜品外,每天還會增加一些各國的美食,像意大利的PIZZA,法式牛排,日式生魚片等等。中式的餐食很少,主要由于中國的客人不多。如果您能夠講英文,建議您選擇半包餐的形式,這樣您能夠有機會品嘗到酒店內不同風格的美食,讓大廚為您準備一份海鮮大餐,伴著夕陽落日,融入濃濃的美酒,柔柔的海風,細細品味這人間天堂。
馬爾代夫有80 多座度假酒店,從當地人經營的小規模的度假村到國際管理集團旗下的知名品牌酒店一應俱全。而這里與其他地方所不同的就是,每個島嶼只有一家酒店。大部分的酒店房間都配有空調、國際長途、冷熱水淋浴、冰箱等設施,并且還有2-3家餐廳,酒吧,健身房等服務實施。哪怕是三星級的酒店,也擁有美麗干凈的沙灘,笑容可掬的服務生及各種花樣繁多的水上運動。
馬累國際機場是馬爾代夫唯一的一個國際機場,位于馬累島東北部2千米處的瑚湖爾島(Hulhule)上,是進入馬爾代夫的大門。1981年11月11日,馬累國際機場在馬爾代夫總統穆蒙·阿卜杜勒·加堯姆先生的主持下舉行開幕典禮。馬累國際機場在馬爾代夫的旅游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累國際機場現行可用的設備包括銀行,藥房,免稅商店,換匯處,餐館和郵局。馬累國際機場對旅客提供急救和行李寄存的服務。隨著馬爾代夫旅游觀光事業的復蘇和發展,每周有來自于全世界16個國際機場的50架航班和包機在馬累國際機場降落。另外,馬累國際機場也提供水上飛機傳送服務。
馬爾代夫是由多個珊瑚島上組成,汽車在此無用武之地。機場與各個島嶼之間的交通為多尼船、快艇和水上飛機。如果暈船的客人最好準備一些暈車藥,趕上風急浪大的時候,多尼船、快艇會很顛,但是也很刺激。水上飛機主要負責機場到較遠島嶼的接送。由于水上飛機的飛行高度不是很高,可以看到珊瑚礁群像一串串的寶石晶瑩閃爍。
馬爾代夫是全球三大潛水圣地之一,來到這里如果沒有潛水,可就枉來一趟。說道潛水,PADI這個詞大家就必須了解。它是英文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的簡寫(專業潛水教練協會)。在馬爾代夫潛水都要出具PADI的潛水執照。對于國內的游客來講,在國內考取PADI的執照是不太現實。好在馬爾代夫大部分酒店的潛水中心可以提供PADI執照的培訓和考試。一般來講,通過3天的課程培訓就可以考取PADI的潛水執照(這種執照只允許18米之內的深度,如多加2天的培訓便可以取得30米深的潛水執照)。在馬爾代夫熟悉潛水點與潛水服務的,幾乎全是從德國與瑞士來的DIVE MASTER,潛水型態幾乎全是BOAT DIVE(船潛),每天的潛水行程,固定從早上9點出發與下午2點出發為主,無論是哪一個潛水點,坐潛水用的「DHONI多尼船」,航程約在10到30分鐘間,如果到比較遠的潛水點,則航程約在60至90分鐘間。一般而言,潛水費用在馬爾代夫各個島上應是大同小異,度假島嶼飯店設施的等級,周圍「潛水點」的分布,應是極重要的取決因素。
除安排一般的潛水課程外,潛水中心同時提供租借潛水器材的服務。除了全部武裝的水肺潛水外,一般的游客可以享受浮潛的樂趣。租上一副潛水鏡,救生衣和腳蹼,躍入清澈的海中與五顏六色的魚兒共舞。
在馬爾代夫釣魚也是一種別有一種風情。馬爾代夫盛產大石斑,無論有無經驗的人都能輕易釣起四、五條大魚,直讓游客大嘆不可思議!因此海釣在這兒相當受歡迎,可稱得上老少咸宜的活動。適合的釣魚時段有清晨、黃昏以及夜間。 而黃昏海釣別有一番樂趣,由度假島搭乘多尼船(Dohni)駛向珊瑚礁,定錨后拋線而下,不一會兒功夫就會有魚兒上鉤。
馬爾代夫所特有的巡游島嶼活動是搭乘多尼船出發,游覽不同風格的島嶼,有的現代化、有的頗具原始風味,徒步半小時即可逛完,所以形成一島一景的有趣現象。而拜訪當地土著村落,才是用心尋訪馬爾代夫的游客所不愿錯過的,島上盡是一幢幢灰白相間的石屋,穿梭在恬靜的民房巷弄間,與悠閑自得的島民招呼。再搭乘多尼船到椰林片片的無人島浮潛,在白色的沙灘上享受各色海鮮燒烤,生活其樂融融。
另外每家酒店還提供像獨木舟、風帆、沖浪、摩托艇等各式水上活動,在旅游旺季最好提前一天在服務臺預訂。
購物
馬爾代夫首都馬累不到兩平方公里。 馬累(Male)也是一個珊瑚礁島,據說是“花環”的意思,國名馬爾代夫(Maldives)即來源于此。的確,這里五顏六色的大小珊瑚環礁,就像海中盛開的朵朵鮮花。
馬累街邊的商店都不大,最多的是工藝品店,賣些木雕的魚、椰殼做的船、艷麗的手繪畫,還有一些店賣潛水用品。
在超市里,貨架上,有新加坡的果汁、澳大利亞的罐頭、印度的雞蛋、臺灣的塑料杯……還有江西生產的、十多年前我們用過的印著大紅喜字的火柴,就是看不到馬爾代夫自己生產、制造的任何東西。所有的蔬菜都貴得離譜,大蔥要合人民幣25塊錢一公斤!
游客在當地可購買的土產有:貝殼產品,蘆葦墊子,木漆盒子。馬爾代夫嚴禁出口任何種類的珊瑚。游客不可擅自收集沙灘或海中的貝殼,購買貝殼需要前往當地受承認的商店。 逛 街 購 物 時間:8:30am-11:00pm( 星 期 六至 星 期 四)1:30am-11:00pm( 星 期五)島上的商店在一天內會有5次暫停15分鐘的祈禱時間。不過,一些遠離首都的旅游區并沒有嚴格遵守此條例。
貨幣
馬爾代夫貨幣為Rufiya(RF),亦稱馬爾代夫盧比。1RF可兌換港幣1元左右;1美元可兌換10-11RF(視匯率變化而定)。一般酒店使用美金為主,大部分度假小島均接受通行的信用卡。首都馬累則二者都通行。游人最好隨身帶上一些小面額的美元,方便零用。按當地慣例,每天收拾房間及晚餐時,各需付小費1美金。
入境規則
旅客入境所攜帶的私人物品不用付稅,另可攜帶香煙200支。軍火、武器、色情刊物、毒品及酒類都嚴禁入境。返回香港時,每人只限帶香煙100支。
簽證
馬爾代夫是可以入境以后落地簽的,去馬爾代夫不需要第三國簽證,只要在機場出關時出示護照及去馬累機場的登機牌即可順利出關。
機場稅
由馬爾代夫離境,大人及兒童一律需付10美元。 現在已經不用支付。
旅游景點
法魯島
馬爾代夫
班度士島
白金島
安娜塔拉島
拉古娜島
四季島
雙魚島
絢麗島
希拉蒙島
希爾頓島.港麗
滿月島
泰姬魅力島
瓦賓法魯島
美露麗芙島
卡尼島
W島.寧靜島
馬累
椰子島
天堂島
卡尼島
拉古娜島
雙魚島
太陽島
康杜瑪島
太陽島(Sunisland)
夢幻島意味水晶白色的沙子。這個度假勝地是一個獨自擁有的小海島,以他美麗的熱帶風情、獨特而地道的Maldivan建筑風格與大自然混為一體。夢幻島職員會以他們的熱情和友好幫助您實現您的愿望。在夢幻島,您所預定的事務都將被安排的想天堂中的婚禮一樣。接觸的度假勝地夢幻島擁有最好的房間,配備了個中便利設施。擁有的房間和設施是根據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各種需求而設計。夢幻島喊談以前以Tari村莊而聞名,Tari村莊是一個世界著名沖浪的度假勝地與島嶼,擁有主辦世界沖浪競賽的特權。Pasta Point,從您的房間步行只需幾分鐘即可到達海邊,是專門為沖浪的客人而預留的。其他的-Sultans\Honky"s和Jailbreak-乘船十分鐘的路程。不管條件是怎么樣的。你都會了解到最佳時刻。在主島可以預定Island-hopping游覽和購物觀光旅行服務,需要額外收費。在這里可以參加潛水課程,去馬爾代夫的一些潛水勝地潛水。Amaan spa溫泉提供健康美容方面的相關治療-為沖浪者,還有體育按摩(Sport Massage),放松緊繃的肌肉和身心。
雙魚島/歐芙菲利島(olhuveli)Oihuveli Beach &Spa Resort是2001年,2002年及2006年的“最佳海濱獎”得主,擁有長達2公里的潔白美麗的海灘,設施現代舒適。 OLHUVELI島位于馬累環礁南部,距離機場島34公里,從馬累國際機場乘坐高速艇到奧威麗海灘飯店僅需45分鐘,白天夜晚都可航行。
拉古娜島(Laguna Island)
只有度假行家才知道的拉古娜島(Laguna Beach Resort),是電影《藍色珊瑚礁》的拍攝地,因此島上的動畫色彩特別濃,當然,更多的是不食人間焰火的感覺。喊天連成一體,是一座藍色桃花源般的度假島嶼。 迎賓客船從基機場將游客載往馬列南環礁的拉古娜島,由島后的環礁缺口進入,海水的顏色從深藍到淺藍而淺綠,這個拉古娜島如同蕩漾在藍色海水中的棕櫚樹叢一般。圍繞整個海島的細紗踩在腳上,欣賞浪花拍岸,享受爛漫時光。在此藍與金交織的地平線,碧綠的礁湖,形成美麗的熱帶景觀。游客可在此幽雅和休閑的氣息里,享受如與世隔絕的度假方式。這擁有最高度的隱私與寧靜,與海天共成一體,是一座藍色桃花般的度假島嶼。飯店的世界相當講究,從主體建筑到海濱小屋,水上豪華套房,游泳池,休息亭欄等,都經過整體規劃,給人連成一氣的視覺感。LAGUNA雖遺世獨,但海濱度假小屋的設計細膩精致,保留文明色彩,設備齊全,雅致,給人有如自己家里的舒適感。
[1]?
卡尼島蜜月天堂的后花園
club med
這邊是嚴寒冬日,卻憧憬著火辣辣的一夏。這不,海嘯之后重建的ClubMed卡尼島度假村熱鬧開張了,狂風暴雨也澆不滅她如火的熱情,這個原本蕭瑟寒冷的冬季,有了卡尼島之旅,寒冬也變成了火辣的夏日度假,更加成了蜜月旅行的首選。 從前看過一則廣告,在碧藍的海水中散落著一個個綠色的小島,綠色又被一圈雪白的沙灘包圍著,海灘外面又是一圈若有若無的淺藍,淺藍再外面,才是寶石一樣的深藍……,時間還有美的如此不真實的地方嗎?后來才知道,這塊凈土,被稱作“地球上最后的香格里拉”,就是位于印度洋上的馬爾代夫。多個小珊瑚島組成了這個奇妙的沒有城市感念的島國。踏上卡尼島的那一刻起,似乎真的走進了天堂的后花園,一切都是美的那么自然,美得無法用語言形容。島上到處都是花到處都是樹,仿佛隨便朝地上仍跟枝條就能開出沸反盈天的花來。海水如空氣般透明,空氣如海水般清澈,珊瑚礁鮮艷奪目,海底世界充滿奇幻色彩,島上的一切都顯得簡單、自然,所有的世俗煩惱在這清新如威風的感覺中消失的無蹤影,安詳與寧靜也將靈魂洗滌如新。你會真的相信馬爾代夫的沙灘海水是有靈氣的。
島嶼比較
游客常去的有天堂島,滿月島,卡尼島,法魯島,班多士島,拉古娜島,泰姬島等.
卡尼島據說不錯,是俱樂部會員制,島上還有專門的中文G.O,那里基本上所有消費都包括在團費里了,基本不用額外再有支出。
庫侖巴也叫椰子島,這個島服務很好,房子很漂亮,設施比較現代化,比較細致周到,伙食也不錯。
拉古納島據說景色最美,有世界上最棒的沙灘之稱,不過拉古納的房間設施、服務、伙食都不如椰子島,唯一值得推薦的就是水上屋,非常棒。椰子島沒有水上屋,卡尼有,而且卡尼島的水上屋數量很多,拉古納只有17間,常常定不到。
椰子島的費用比較貴一點,不過服務好,也算值。不住水上屋的話就別去拉古納了,服務很差勁。
酒店客棧
天堂島度假村 ·巴柔絲假日酒店 ·滿月島度假村 ·拉古那海灘酒店 ·希爾頓酒店 ·瓦賓法魯酒店·康杜瑪島Hard Rock酒店
旅游安全注意事項
馬爾代夫為旅游勝地,各旅游度假島入住率較高。建議赴馬中國公民行前做好食宿安排。下海游泳要特別注意安全。
入境與海關
中國公民赴馬均可免費在馬獲取一個月有效的落地簽證。入境后,未經許可,不準就業、做生意或從事無論有償還是無償的任何職業。馬允許游客攜帶適量個人用品入境。
安全形勢與治安狀況
馬治安狀況總體良好,犯罪率較低。
常見疾病與醫療狀況
近年發現有登革熱患者。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建議自備常用藥品。
當地風俗習慣
穆斯林國家,國民每天祈禱5次,分別是日出、正午、下午3至4點間、日落、晚上。期間商店停業15分鐘。
物價與供應
主要生活用口依靠進口,物價水平相對較高。馬現行貨幣為盧菲亞(Rufiyaa),1美元約折合12盧菲亞。美元可在市場直接使用。
馬爾代夫交通與出行
馬跨越赤道,具有明顯的熱帶氣候特征,常年炎熱,年均氣溫28℃。建議攜帶必要防曬用品。馬首都、機場和旅游飯店均位于獨立的島上。島間交通全靠乘船。乘船時要格外注意安全。首都機動車輛較多,以摩托車為主。旅游島上機動車輛極少。中國唯一直航直飛馬爾代夫的航線27日在廣州開航 。
馬爾代夫旅游島大多不提供牙刷、拖鞋等,建議赴馬中國游客自行攜帶。
馬爾代夫成為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勝地,不僅是擁有美麗的海島風光和設施完善的度假酒店,這里人人都具有高度的環保意識。當地政府還制定了嚴格的環保法律。
a、嚴禁私自在島上釣魚、采摘或踐踏珊瑚,違者罰款可達美金5000元。
b、嚴禁在酒店房間內煮食,違者罰款可達美金5000元。
c、勿在島上喧嘩、吵鬧,切勿隨地扔垃圾,以確保大自然環境的優美、寧靜。
中國直飛馬爾代夫的航線開航
中國唯一直航直飛馬爾代夫的航線9月27日在廣州開航,廣東旅游官員出席開航儀式,并給首批赴馬爾代夫直航團游客送上紀念版T恤和花環。
“全國最大旅游包機商”南湖國旅包機、南方航空公司承運的馬爾代夫直飛航線,是全國(含港、澳、臺)唯一一條直飛航線。隨著“南湖國旅—馬爾代夫直飛航線”的開通,廣東游客率先于全國結束在新加坡、吉隆坡、多哈、迪拜、科倫坡等地中轉的曲折航程,實現“一步到位”,從廣州直飛馬爾代夫,往返飛行時間勁省13小時,旅游團費最高更可直省一半。
廣州開通多條直飛巴厘島、蘭卡威、蘇梅島、布吉島等世界級海島航線,“南湖國旅—馬爾代夫直飛航線”開通后,加上其他國際直飛航線的不斷開辟,廣州作為一個過境地的地位將大大提升,或將形成全新“經廣飛”旅游方式,吸引全國的轉機客在廣州出境旅游,從而力壓原有的“經港飛”、“經澳飛”而成為新的旅游方式。
200多位來自廣州、佛山、東莞等地的游客喜嘗“頭啖湯”,成為全國首個乘坐國內直飛航班飛赴馬爾代夫的旅游團,首航機位全部爆滿。據悉,首航團團友27日乘坐直航馬爾代夫的航班CZ 3083從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起飛,6小時后直接抵達“海島之王”馬爾代夫,無需像以前那樣經受轉機的折騰。到達馬爾代夫機場后,首航游客將會受到馬爾代夫旅游局官員的歡迎。
據了解,國慶期間直飛馬爾代夫的旅游報團非常火爆,南湖國旅更是緊急升級馬爾代夫包機航班機型,國慶期間執飛機型從原來的波音757升級為A330,機位從190多個增至260多個,商務艙亦相應從8個增加至24個。
馬爾代夫水下內閣會議
2009年10月17日,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首次在Girifushi島的水下召開內閣會議。由總統納希德親自主持,十四名內閣部長參加。他們戴上水下呼吸裝置,潛入深約6米的海水中進行會議。馬爾代夫此次召開世界首次水下內閣會議,目的是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以凸顯全球變暖對這個地球上地勢最低的國家的威脅。
SOS
總統、副總統、內閣秘書和11名部長用防水筆在塑料白漆板上簽署一份“SOS(緊急求救)”文件,呼吁所有國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傳出了改善全球變暖的燃眉之急!
安全
國家政府首腦開會,如果那里治安極差,又有恐怖分子的話,在遠處放個魚雷,天上丟個炸彈,大家都GAME OVER了!抑或是海域附近常有鯊魚啊,有毒的魚類啊,“尼斯湖水怪”啊什么的出沒,那也沒戲!所以可以證明,馬爾代夫是安全地帶,出入安全。如果大家去巴勒斯坦旅游,估計臨上飛機前還得寫份遺書…
綠色環保
大頭們身處水下,說明馬爾代夫的水域是無污染的,可以盡情玩耍游泳。如果換成咱們附近的小溪小池塘,估計得全身腐爛壯烈犧牲了!
綜上三點,馬爾代夫既向全球表明變暖的危機,又向外傳播馬爾代夫是旅游勝地的信息,實乃一舉兩得!糅合一起在這世界首次水下內閣會議,使馬爾代夫的知名度和關注度一夜之間飆升,除了引起各國政要的關注,連日來各國媒體的連續報道,又為馬爾代夫做足了廣告。僅在google中輸入“水下內閣會議”(“馬爾代夫”都不用輸),就出現高達207,000條搜索結果!傳播速度及范圍無人能及!
體驗營銷
會議還沒開,水下會議的消息一傳出,這種形式獨特、頗具挑戰性的環保會議便引起了我國不少熱心環保市民的關注。全國唯一開通馬爾代夫直飛航線的旅游社近日就接到不少熱心市民的咨詢電話:“僅10月12日一個上午,我們就接到20多個電話。他們關注的問題無一例外都是詢問馬爾代夫的團隊是否會入住Girifushi島,是否可以親眼見證這場世界矚目的水下內閣會議等等。他們中有的是關注全球變暖的科研學者,有的純粹是好奇心較強的普通市民。”該社將在行程中增加游客在Girifushi島潛水的項目,安排游客在總統和部長開過會的海水中潛水,“重溫”這場世界矚目的水下會議。
講到這次水下會議引起的關注度,1977陳非不得不提起今年1月9日澳大利亞的招聘“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澳大利亞大堡礁護島人”。
該州州長布萊表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招聘活動引起巨大反響,昆士蘭已收獲了價值1.1億美元的全球宣傳效應。與此相比,活動所投入的170萬美元顯然連個零頭都不到。旅游局專門聘請了專業的公關公司,在世界各地投放廣告,還和人氣很高的“YouTube”視頻網站展開合作。為活動專門設立的網站上,提供五種語言版本的“招聘廣告”,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共吸引來自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5萬人競聘,包括11565名美國人、2791名加拿大人、2262名英國人和2064名澳大利亞人,來自中國的申請者就有503位。
島嶼近況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1961年以來全球海面平均每年上升1.8毫米,由于熱膨脹、冰川、冰帽和極地冰蓋的融化1993年以來加速到3.1毫米,如此一來最快100年內海面上升將淹沒整個馬爾代夫。
從高空望去,馬爾代夫不愧為印度洋上的一串明珠:1190個蒼翠群島鑲嵌在蔚藍海面上,如同珍珠一樣光彩奪目,難怪這里被稱為“人間天堂”。不過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馬爾代夫的美景全部位于低海拔,全國平均高度僅高出海面1.5米,八成的國土不高于1米。如果聯合國對全球暖化下海面上升速度計算準確的話,最快一個世紀這些島嶼將被海水逐一吞噬。
馬爾代夫人并非全球暖化的幕后推手,可卻是地球村上最早一批承受惡果的“村民”。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每個馬爾代夫人談起氣候變化時腎上腺素都會上升,這個話題孕育了無盡的沖突;在說到12月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峰會時,他們又大多表示樂觀,尤其對中國的角色寄予了無限的希望。
哥本哈根峰會也許是拯救這個“天堂”的最后一次機會。
研究人員表示,馬爾代夫群島將來是繼續存在,還是像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的許多暗礁小島樣沉入大海,還有待研究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