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凝聚了潮州的民間音樂、民間文學和表演藝術的精華,吸取中原文藝的長處,兼收并蓄。潮劇在全國各劇種中獨樹一幟,在東南亞華裔中有一定的影響。
除了潮州戲曲音樂外,潮州民間音樂還有潮州鑼鼓樂、潮州弦樂、潮州廟堂音樂、潮州外江音樂、潮州說唱音樂。單鑼鼓樂就有潮州大鑼鼓、潮州小鑼鼓、潮州蘇鑼鼓、潮州花燈鑼鼓和潮州鼓畔音樂等。潮州弦樂包括潮州弦詩樂和潮州細樂。弦詩樂以二弦為主奏樂器,曲調婉麗動聽;細樂則以琵琶、三弦、箏組奏,細致優雅、韻味深長。潮州音樂常在各種慶典活動和紅白事儀式中表演;平時,則以農村閑間(厝屋)或老人間用以自娛。
潮州歌謠俗稱“歌仔”、“畬歌”或“畬歌仔”。這種歌謠以方言口頭創作,長期流傳,是潮汕地區沿海居民和山里畬民與中原移民的民謠,經長期融合形成的民間口頭文學表現形式。潮州歌謠有羅織兒童趣語,表達美好愿望,訴說民間疾苦,歌頌正義事物,諷刺邪惡現象等內容。流傳廣泛的潮州古老歌謠有《天頂一只鵝》、《正月剪春蘿》、《月娘月光光》等。潮州歌謠多在民間兒童口頭誦唱。